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病床上的「女梵古」!42歲全癱女臥床34年,體重不到30公斤,畫出絕美星辰。生活就是:「用繪畫去旅遊」

6歲患病、8歲癱瘓在床、10歲拾起畫筆在紙上塗抹......如今,42歲的張俊莉被滿屋的自繪畫作包圍著。星辰、大海、雲彩、花卉、人物……一幅幅油畫掛在她的房間內,承載著她這些年來的繪畫積澱和人生體悟。

「畫畫可以帶我去看自然風光,接觸美好的事物,於我而言,就是生命的意義。」9月19日,家住山西太原的張俊莉告訴記者,在身體癱瘓的過程中,她開始思考未來,是畫畫的喜愛和對遊歷四海的嚮往,讓她拿起畫筆。從漫畫到油畫,從自娛自樂到通過微店賣出130幅左右,她將生活形容為「用繪畫去旅遊」。

一般人作畫,只需擺好展架,坐上板凳,提手揮筆即可。而對於家住山西太原42歲的張俊莉來說,卻遠沒有這麼簡單。因為幼時患病,全身癱瘓,體重不到30公斤的她不得不常年臥床。

每次畫畫,她都要抬起脖子,將筆卡在蜷縮的指縫間,借助肩膀輕微的提拉才能掌控筆觸。畫一會兒,腦袋就得靠在身後的枕頭上,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。如此這般,憑藉著艱難的姿勢和非凡的毅力,張俊莉至今已創作近400幅油畫作品。

她的事蹟被大陸各大網站報導,引900多萬人感動落淚,網友紛紛自發買畫,張俊莉的作品一度脫銷。

張俊莉生於1978年8月,跟當時大多數人一樣,她有著一個不富裕但快樂的童年。然而,6歲的時候,命運卻跟她開了個天大的玩笑。那是小學一年級的秋天,張俊莉如常趴在桌上寫作業,突然間感到大拇指有些腫痛。一開始,她並未在意,直到後來手腕也開始發腫,全家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。

父母立馬帶她去附近的醫院檢查,醫生說張俊莉得的是類風濕關節炎,3年內可能就會癱瘓。這個病現在聽來似乎不算太嚴重,但在當時實屬罕見。父母帶她到省城的醫院問診時,因為醫院此前都沒出現過這個病例,以至當時很多醫生還特地跑來圍觀。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,多次求醫未果,家中已入不敷出,加上還有弟弟、姐姐上學,經濟壓力很大,父母不敢長期耽誤學校的教學工作。

多種因素的疊加下,張俊莉的病情就耽擱了,不到3年,8歲的張俊莉徹底癱瘓。父母萬分痛心,常常以淚洗面。但年幼的張俊莉根本不懂什麼是癱瘓,只知道哪裡疼就不動哪裡,站著吃力就坐下,坐不了就躺下。她沒哭,也沒鬧,只是每天趴在窗戶羡慕地看著其他小朋友去學校。

她總覺得有一天病會治好,還想著長大了要去上清華。在病床上躺了兩年,天真樂觀的張俊莉並沒有經歷太多的心理掙紮,漸漸地適應了現狀。她相信,天無絕人之路,自己總能找到一條適合的路來。平日裡,上完課的父母見縫插針地趕回來照顧完她後又會立馬趕回學校,弟弟、姐姐上學也沒法陪她玩。

臥床的日子很漫長,很無聊,為了打發時間,張俊莉便拿起筆,用僅有的一點行動能力,對著電視上的動畫片開始塗鴉。就這樣,張俊莉開始了繪畫。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,她一邊自學,一邊尋找自己的創作方式。18歲時,她的連載漫畫故事被《科幻大王》雜誌發表,獲得了500元稿酬。

面對有生以來的第一桶金,張俊莉欣喜若狂,流下了激動的淚水。那一刻,她感覺自己走對了路。但是因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,畫了幾年後,張俊莉就感到越來越力不從心。不僅動作慢,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也無法呈現,而其他畫手卻畫得又快又好。張俊莉進入到一個迷茫很痛苦的狀態,最後在2004年的時候中止畫畫,開始學習用電腦,寫小說。至今她已經完成百萬字的創作。

偶爾,張俊莉也會拿起畫筆,給小說畫插圖。筆友余一梅得知情況後,建議她學習素描,併發來相關視頻。說來也巧,本來張俊莉覺得素描是非常難的,但那天看了視頻後,她忽然有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,整個人就像開竅了一般。經過幾年的素描練習,她的畫技突飛猛進,後來在太原市殘聯舉辦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中,還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。

2014年,余一梅又鼓勵她嘗試油畫。那時候,張俊莉剛好得到節目組《越勇》的邀約,節目組可以幫助嘉賓實現夢想。

於是,她便要了一套油畫工具,並在36歲之際,在一位老師的幫助下開始自學油畫。剛開始是模仿,張俊莉非常喜歡莫內、布羅格等畫家家,臨摹了不少他們的作品。

「油畫尤其講究筆觸,我的手腕、肘關節都已經鈣化,活動能力完全喪失了。想要畫出優美的線條,要依靠還有一點活動能力的肩關節帶動筆,比較費力一點。不過畫畫這件事本來就不容易,所以我也沒把困難太放心上,慢慢努力克服就好。」

「我的手沒法畫水彩、水墨之類的畫,因為我控制不了走向。但油彩就可以隨我的手來,我也能想辦法進行塗改,所以油畫真的非常適合我。我覺得自己再次找到了人生的方向,就非常非常的開心。」

就這樣,抱著樂天的心態,張俊莉每天練習超過7個小時。靠著一點點摸索、無數次的試錯,她的油畫越畫越好。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,張俊莉便開始嘗試更多的風格。

這些都是張俊莉對著實物或照片畫出來的。談到畫畫過程中最大的困難,張俊莉說還是因為躺著無法自由移動的緣故,有時候難免會打型不准。為此她也感到苦惱,不過後來她想了一個辦法:一邊畫一邊用手機拍照,反復觀察照片裡的畫面效果,然後進行修正。

等到很多題材都畫得比較得心應手後,張俊莉便開始了原創。

張俊莉畫的最多的還是山川大海和藍天白雲。由於身體不便,張俊莉很少出門。儘管她很嚮往外面的世界,但為了減少父母的負累,更多的時候她就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白雲。看它們一點一點變化,內心的苦悶也跟著一點一點消散。久而久之,張俊莉就喜歡上了白雲,覺得它們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存在。2018年,某報對張俊莉的事蹟進行了報導,很多網友紛紛前來買畫,作品一度脫銷。

售價300元的作品,對方主動出價500元;標價1000元的作品,對方主動添至1314元。張俊莉說,自從自己生病後,父母真的付出了很多。小時候,家裡生活比較艱難,有什麼好吃的、有營養的,一家人都會先讓著她。為了更方便照顧她,母親退休前由教學轉為了後勤。

因為她體重不到30公斤,身上幾乎沒肉,床單上的褶皺都會讓她疼痛難忍,所以母親總要不時給她把床單理好,生怕硌疼她。父親為了補貼家用,人到中年還去考了駕照,下班後開計程車,只要隨身攜帶的呼機一響,就得馬上回家查看情況。「以前看著姐姐、弟弟給父母買這買那,我總是黯然傷神,覺得自己對父母什麼也做不了。現在通過微店賣畫有了收入,我也可以給父母買東西,孝敬老人了,內心感到非常高興。」

如今的張俊莉在畫畫之外,還開設了個人公眾號「莉莉的畫架」,一邊寫網路小說,一邊記錄自己的心情。同時,她還與病友建群每天自學英語,對生活積極而熱情。通過畫油畫,張俊莉愛上了色彩,她的生活也因此而變得多彩。對於自身特殊的經歷,張俊莉從未自怨自艾。

人活著都不容易,不容易的人不止我一個,我覺得自己很幸福。既有父母辛勞撫育,支撐我的愛好和夢想,又有好心人出手相助給了我自強不息的動力和希望。」雖然網友對她的畫褒貶不一,有的人還會嘲諷,但張俊莉全不在乎。

她說:「我不知道自己現在算不算畫家,但是我的願望是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畫家。能創作出一幅能夠流傳的經典作品,就此生無憾了,為此我也會繼續努力。」

小魚最後想說:人生不如意者,十之八九。人活著,都會有失意的時候,可能是被欺騙,也有可能被孤立,甚至還有可能身無分文,窮困潦倒。而當我們遇到這些情況時,該怎麼辦呢?這時候,其實最重要已經不是簡單地面對,而是要清楚的知道如何去妥善解決。

每個人的生命中,都會經歷那麼一段或者幾段艱難的日子,雖然說,苦難是成功最好的磨刀石,但卻不是所有的苦難之後,都能取得最後的勝利,這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,面對困境你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。就像張俊莉,她的精神其實值得很多人的學習。


用戶評論